卫生间止水坎是什么?
在住宅的厨房、卫生间、阳台等需做防水处理的部位,都有可能出现渗漏隐患。其原因大多是因为这些部位同一结构的墙地面,存在标高差。但也有一些特殊的构造存在,如阳台处,是处于高地面与低墙面的结构空隙中存在。无论何种情形,如防水处理不当,都有可能形成水压差,而造成水渗漏。防止这一现象的发生,就得在存在高、低结构空隙处做“止水坎”的防水构造。
一是留设伸缩缝。在留设伸缩缝处,一般将结构底面与斜坡面平行留设至少100mm宽的缝隙,再用密封材料填实,留有6mm左右伸缩间隙,在两层墙间的空隙外(即外防内衬),适当位置设墙基防水带。留设伸缩缝主要是为了缓解不均匀沉降对混凝土结构造成的拉应力;同时,可以防止因温度变动而引起的混凝土胀缩。
二是留设后浇带。后浇带即先在结构间隔28—30天,再在底层施工带形钢筋网片,并用同标号混凝土浇捣,其原理与构造桩相比,可以减少沉降量。
三是设置止水圈。当在底板底层,或靠近基础部位设置止水环的时候,其材料性能不仅要做好防水的工作,更要注重对止水环固定的作用。否则很容易因基础的局部浇捣胀胀而影响止水环的固定。可采用Φ8钢筋制作成圆环套在的基础两侧,再将两侧浇捣密实。
四是设置隔离层。在楼板底面与基础底面之间设一水泥蒲粒隔离层,它起不出水作用,主要作用是防止基础底面的水窜到楼板底部引起渗漏,同时它还可以起到排气作用。